油气回收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氮气瓶以及氮气剩余量。
2、检查泄压阀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3、检查向油气回收系统充入氮气过程中接地线是否完好。
4、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在检测之前的24小时之内是否对加油站进行过气液比检测。
5、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在检测之前3小时之内是否有大批量油品进出储油罐。
6、在检测工作开展之前30分钟之内和检测过程中不得为汽车加注气油。
7、检测前30分钟,测量储油罐油气空间压力,如果压力超过125pa,应释放压力。
8、所检测的加油站应属于正常工作的加油站,检查压力、真空阀是否完好,三次处理装置是否关闭,所有加油枪正确的挂在加油机上。
9、测量每个埋地罐的当前储油量,并且从加油站记录中获得每个埋地罐的实际容积,用实际容积减去当前储油量,计算出每个埋地罐的油气空间。
10、确认储油罐的油面至少比浸没式卸油管的底部出口高出100mm。
11、如排气管上安装了阀门,要求在检测期间全部开启。
12、所有的压力测量装置在检测之前应使用标准压力表或者倾斜式压力表进行校准。分别对满量程的20%、50%、80%进行校准,精度应在每个校准点的2%之内,校准频率不超过90d。
13、用软管将密闭性检测装置与氮气瓶、三通接头连接。开通短接管上阀门,读取储油罐和地下管线的初始压力,如果初始压力大于125pa,通过释放压力使油罐和地下管线的压力小于125pa。
(1)加油站现场检查及油气回收管线液阻、密闭性、气液比和油气回收装置排放控制与限值,现场检测执行《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的限值要求。
其中:现场调研、现场检查参见《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2008)7.1、7.2条款的要求。
油气回收管线液阻、密闭性、气液比限值见《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
(2)涉及周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环境敏感点的空气非总烃浓度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具体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点非总烃浓度限值以计为40mg/m³(以碳计3.0mg/m³)。
加油站回收系统就是将加油站卸油、储油、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油气,蕞终收集、储存和收入油罐汽车。一次油气回收系统即向储油罐卸油时可将储油罐内的油气回收到油罐车内。而加油机向汽车油箱加油时,可将油箱的油气回收到储油罐中,称为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周期为一年一次(年检)。
每个环节都会有油气排放,而挥发的油气主要是在给汽车加油和运油槽车卸油过程中产生。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验收主要包括密闭性检测、液阻检测、气液比检测和后端油气处理装置的排放浓度检测等。主要检测设备有油气回收智能检测仪、气液比测试仪等。
影响“密闭性”失效的因素;人井附件及工艺管道沉降错位,造成法兰密封不严。卸油口快速接头及球阀密封失效,造成密封不严。人工计量孔未加装密闭球阀,孔盖密封不严。受震动螺栓松脱造成法兰密封不严。液位仪、潜油泵等设备未按规范进行穿线孔及螺纹密封处理。PV阀、球阀等设备无法正常闭合,致使密封失效。法兰密封垫片材质不耐油,垫片腐蚀后密封性失效。
影响“液阻”超标的因素;二次回收管道坡度不够,管道集液,致使回气管道堵塞。集液罐满油,造成回气管道堵塞。油气回收通气管道堵塞,排气不畅,造成系统正压,气阻增大。加油机底部二次回收检测口球阀安装不规范,造成个别机位液阻超标。
影响“气液比”不达标的因素;阀门开启状态错误,造成油气泄漏或罐内空间系统压力异常增大,导致二次油气回收真空泵损坏。油气回收真空泵未按规范要求安装,造成设备损坏及气液比不合格。加油机内新增二次油气回收气管无坡度或反坡,形成液阻,造成气液比不稳定、不合格。二次油气回收设备O型圈损坏,气路密封不严,造成气管进油,回气量偏小。二次油气回收设备维修时未使用同一品牌配件,造成气路密封不严,回气量偏小。二次油气回收设备损坏,造成气液比参数异常。自吸泵加油机出油慢,滤网堵塞,致使回气量大超标,气液比不合格。潜油泵加油机出油流速超标,致使回气量小超标,气液比不合格。
通过以上列举的因素可以看到,影响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液阻、气液比三项检测指标不合格的外部因素很多。
尤其是投入运营后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应定期对油气回收系统三项指标进行自检,一旦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油气回收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油运输罐车油气回收检测注意事项的德航特检于2025/5/1 6:58:3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dezhou.mf1288.com/dezhouluxing-2859076414.html